1. 首页
  2. 橙乡风采
  3. 内容

王琼:人信物丰好个家

发布日期:2011年11月22日来源:信丰县文化馆作者:王琼口述 张达山

父母给我起了个名字叫王琼,给同胞起了个名字叫王瑶。听起来就像两朵美丽的姊妹花,看起来你才知道是俩大老爷们,是兄弟!都说湖北汉子是铁打的,三峡汉子更是加了钢,可咱兄弟俩却还实实在在地“女人”过一回。

那是在2002年的春天,三峡大移民也正如春潮在激荡。我们兄弟俩也响应政府的号召,服从大局,正式携家带口背井离乡。举家搬迁的那个日子,天正下着雨,湿冷湿冷的,我们的女人脸上也下着雨,那是热的、咸的。自诩是钢铁汉子的我们兄弟俩,本来是噙住了泪水的,但在路过自己果园的时候,一看到亲手栽培的脐橙树们,就像在风雨中颤抖着为我们“垂泪”送别的孩子,我不禁大喊一声:“别了,孩子们!”随即与兄弟抱头大哭起来,声音比女人的还大。

一晃八年的时间过去了,前辈们抗击日寇都胜利了,我们兄弟哪能不胜利?先辈们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浴血奋战才取得胜利的。相比之下,我们兄弟的“胜利”则来得“顺利”得多。为啥?自然是得益于来到了一个好地方。

小时候就听过一首很美的歌,叫《江西是个好地方》,如今来到了江西不仅会唱,还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而且知道了还有一首歌叫《江西有个好信丰》,尽管传唱得不如前一首广泛,但我打心眼里喜欢它,因为它唱出了人们的心声,包括我这个移民。

八年前第一次踏上这块神奇的红土地,当地的领导和群众就以博大的胸襟、温暖的怀抱欢迎着我们。因为在三峡老家我就是侍弄柑桔脐橙的,所以我选择了号称世界脐橙主产地,中国最大的脐橙生产基地江西赣州。而赣州市的信丰县又是赣南脐橙的发源地,我想,我的新家就非信丰莫属了。

信丰县的主要领导对移民安置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很多的心血。派出分管领导专门陪同我们到各乡镇、各村寨、各山头参观考察,落户地点由我们自己选择。(这一点实在难能可贵)我们最终选择了该县的小河镇,因为这个镇子丘陵山地多,土质优良,且尚未开发果业。在我来之前还没人种过脐橙,在这儿发展脐橙种植业完全可以有效的阻挡外来脐类病虫害的交叉感染。面对着这块诱人的处女地我第一个拍板:“就这儿了!”

我的决定马上得到了小河镇党委政府的欢迎和支持,并为移民的安置创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安排了专职干部服务移民,协调各方关系,处理各种问题。关键时期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坐镇指挥,吃住都在山上,热心的为我们安排好了,生活生产发展之地。

近年来镇党委在大江村的五个行政村里,为我们首期规划了五千亩果业基地,还多方筹集资金一百五十万元,为移民无偿进行果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开挖蓄水山塘五座、水面面积一百零亩。在电力部门的协助下,规划架设了2公里高压线和2.5公里低压线。先后开通了5条果园主干道和支干道50余公里,同时还硬化了移民直接受益的罗坑村—小河圩的公路。

在这种良好的安家创业条件下,小河党委政府帮我到县里注册了以我兄弟名字命名的“江西省信丰县琼瑶果业公司”,由我任经理。这是个美丽的、甜蜜的公司,有人说我“侵犯”了台湾著名作家琼瑶的姓名权,那可是天大误会。我们兄弟叫王琼、王瑶都几十年了,女作家在大陆扬名还不如我们出生早呢!

信丰县的沃土就是养人,我们的琼瑶果业公司成立以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关怀指导下,得到了迅速而健康的发展。公司现已有挂果橙园5000余亩,年产量超过2000万公斤;拥有专业技能和专业职称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20多人,职工和承包户400多人。按照当地政府和我公司的发展计划,我们准备在用3—5年时间完成二期开发,把基地建设成为集生态、旅游及效益为一体的万亩绿色精品果园。我们移民的腰包正一年年的鼓起来,生活的质量一年年的上台阶。如今我也算是有房有车一族,女儿在信丰县中学毕业后考上了武汉大学新闻系,我本人多年被选为信丰县的政协委员。作为一个移民也能为当政府建言献策我感到特自豪、特幸福!

有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有了老家党委政府的关照,有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和指导,由我们移民创办的“琼瑶公司”犹如耀眼的明星吸引了众多三峡移民的向往。一些原不愿离家外迁的移民闻说江西信丰有这么一个宜人、宜果、宜发展的好地方,纷纷自主来到小河镇加入我们的公司。2002年至今先后有95户、219人不远千里从业三峡来到了小河镇落户创业。使小河镇成了江西最大的三峡移民安置点之一。这些来自老家的兄弟姐妹们大都成了我公司的“主力部队”,带着他们勤劳朴实的品格、带着他们娴熟精湛的栽培技术,为信丰脐橙的发展增辉添彩,也为自己新的小康之家添砖加瓦。安居乐业的三峡移民已与当地人民融为一体,不少还成了亲戚。这里民风淳朴、人心善良、乡人好客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回想起我们的老家,美是美、恋是恋,但奇缺的土地、多石的土质也确实苦了一代又一代的三峡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衷心的感谢三峡工程,如若没有三峡工程的上马,我也就“掉”不到江西信丰这口“白米箩”里—信丰人这句口头禅就是说好运的人犹如老鼠掉进了白米箩,真是美死了!

信丰之所以叫“信丰”,就是几千年以来“人有诚信、物产丰饶”的生动体现。我已经有很多信丰本土的朋友了,我问他们为什么信丰人待外来移民这么好?朋友悄悄告诉我:“信丰本来就是个‘客家县’,祖辈就是从中原迁徙过来的。现在百分九十以上的人口都是客家人的后裔,哪有客家人不善待来客的呢”?噢,我恍然大悟!我们三峡移民就是新的客家人了,真是“人信物丰好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