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新闻动态
  3. 新闻资讯
  4. 内容

创建和谐新农村纪实:和谐从“变”中来

发布日期:2010年01月31日来源:互联网作者:赣南日报

和谐“变”中来——于都县罗江乡创建和谐新农村纪实

岁末年初,记者走访于都县罗江乡,一幅温馨、安宁、和谐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平坦的公路纵横乡村,簇新的民居错落有致,泛绿的果园菜地充满生机,成片的厂房、熙熙攘攘的集市透露出现代化乡镇气息……“开展和谐新农村创建活动,不仅改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了农民群众的精神风貌;不仅提升了党员干部服务基层的工作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农村社会发展综合实力。”罗江乡党委书记郭育生说。

“变”服务,促增收

走进罗江乡筀竹村,四周山上是绿意盎然的脐橙带和布朗李园。说起这连片的果园,村民们都说党支部书记张恒的好。张恒退伍还乡任村党支部书记后积极投身果业,边学边干,很快掌握了脐橙和布朗李的种植技术,并带头开发了一片40亩的荒山。现在,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投身到果业开发,全村开发果业面积达1683亩,果农人均年纯收入达3600元。

创建和谐新农村,如何培育壮大生态经济,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罗江乡从转变政府服务入手,建立党委为民办实事承诺公示牌,村级为民办实事公示栏,党员承诺公示牌,把乡村两级的工作思路,重大事项决策,为民办实事的目标以及事项办结的时限向群众公示承诺。同时,该乡机关干部围绕产业发展,帮民增收致富,开展“百名干部进村入户帮民富”和“1+1”结对帮扶活动,为困难党员群众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帮助,定期组织村民开展免费培训种养、加工、电子、缝纫等技术,提升群众致富能力。目前,该乡已新开发加工橙产业基地5000多亩,现有成园果业面积6000多亩,油茶基地1万多亩,杂交竹基地500多亩,蔬菜基地200余亩,创办5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3个。

“变”生产,惠民生

罗江乡西岗村,曾是一个交通不便、贫穷落后的小山村,直到2007年才解决用电照明问题。因山高林密,耕地日光照时间不足,只能种一季中稻,并且低产量的农作物还常被野生动物糟蹋。前年9月,罗江乡党政一班人上跑下调,牵头组织,统一征地,划拨给村民建房。目前,已建成圩上移民新村及陂子下移民点,安置移民55户。今年,他们又积极筹划长远发展,规划新的移民安置点,孩子们用上了新校舍。

罗江乡在开展和谐新农村创建活动中,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从群众饮水、住房、行路、就学等方面入手,先后投入惠农资金1000多万元,着力为民办实事。投资120多万元新建自来水厂,完成了上溪、高滩两个村水利排灌站改建和太坪草坪嶂水库、西岗水库加固防险任务,完成了西岗、坪坎两个村110多户移民搬迁,修建通村水泥路63公里,硬化通组路48公里,实现了全乡村、组通水泥路。高滩大桥也于2009年6月建成通车,小溪口大桥已动工兴建。投资900多万元完成了12所小学和1所初中教学楼新扩建任务,建成了15个村级图书室和农家书屋,新建了功能齐全的敬老院。

“变”调处,漾新风

罗江乡有一个渔民村。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为解决渔民上岸生活问题,该乡高滩村部分土地划拨给了这些渔民耕种。土地承包到户后,高滩村村民要求收回土地,由此引发了高滩村与渔民村几十年的土地权属矛盾冲突,斗殴时有发生。2008年,罗江乡党委积极协调,通过乡综治办、驻村干部及村干部细致耐心地做工作,找到双方代表深入调解,几经周折,终于达成了协议,为几十年的纠纷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高滩村至上流村里坑组原有一条小路,是村民们出行的必经之路。2007年,赣瑞高速公路修建,乡亲们高兴之余却又感到揪心。因为修高速路,截断了日常出行的小路,尤其是学生上学、放学极其不便,村民极为不满,甚至有些村民还上访。为此,乡村干部四处奔走,找到相关单位协调,争取到4.9万元资金进行改路,了了百姓的心结。

在开展和谐新农村创建活动中,罗江乡创新思路,在村里成立了由老党员和德高望重村民组成的理事会,对各种矛盾纠纷进行处理解决,并且制定了村规民约,使处理问题和纠纷有据可依。该乡党委还要求乡村干部定期召开群众大会,面对面与群众通报乡里重大决策和发展思路,零距离与群众对话谈心。同时,他们还组建农民文明学校、党员书屋、党员文体活动中心等,建起了龙灯队、狮灯队和鲤鱼灯队。乡里连续6年举办“爱我罗江,美我罗江”大型文艺晚会,开展“我为罗江添光彩”系列活动,开展文明信用农户、“十星”文明家庭、优秀村组干部和模范卸任干部四项创评活动,引导农民遵纪守法,提高素养,移风易俗,使全乡上下形成了一种健康文明的新风尚。(林旭明 谢慧 张东杨 特约记者康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