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西省各级农业部门努力化解异常天气、病虫灾害和后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早稻总产再创新高,油菜单产总产双超历史,农业增加值增长4.3%,农民收入增长15.7%,全省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快进,呈现出多年少见的良好发展态势。
虽然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在高起点上再创佳绩,但下半年全省农业面临防灾减灾压力加大、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压力加大等困难和挑战。
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确保全年粮食总产410亿斤以上
江西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菜篮子”产品在全国占有突出地位。
发展粮食生产,前提是稳定面积,根本是提高单产,关键是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核心是提高种粮效益。省农业厅厅长甘良淼说:“全年粮食生产的重头在晚稻。各级农业部门要深入推进粮食稳产增产十大行动,确保晚稻种植面积在2400万亩以上,确保全年粮食总产410亿斤以上。同时,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确保主要‘菜篮子’产品稳定增长。”业内人士认为,抓好晚稻生产的重点是落实补贴政策、强化行政推动、稳定播种面积、深化高产创建、科学防灾减灾、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
受异常天气影响,今年,全省中晚稻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迁飞性害虫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将偏重发生。省植保局负责人提醒,各地应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将病虫害损失降到最低。
强化生猪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信息监测预警,科学引导种养,防止出现生产大幅波动,是抓好“菜篮子”产品的重头戏。可喜的是,省农业厅已开出“药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围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等活动,提高经济作物效益;扩大草食畜、家禽等产业规模,大力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抓好现代渔业建设,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此外,各级农业部门将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
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科技的关键环节在推广。
今年中央1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今年又是全省“农业科技促进年”,也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决战之年。如何彻底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整体目标,力争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提高0.5个百分点?
南昌市农业局局长胡荣棣说,下半年,他们将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大力实施“三良”工程,即引进良种、推广良法、建设良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确保主要农产品的安全有效供给。
现阶段,江西省面临的一道紧迫课题是,随着现代农业的深入推进,支撑传统农业发展的生产要素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人才队伍短缺、基础设施薄弱、物质装备不强、服务手段有限等问题凸显,制约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下半年,江西省将积极构建完善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各级农业部门将继续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扎实推进现代种业健康发展。
宜春、吉安等市的农业局负责人透露,他们将尽快形成农技人员抓示范基地、示范基地联动示范户、示范户辐射带动其他农户的技术推广机制,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到位率和贡献率。
实施“四大工程”,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培育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就是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下半年,江西省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点放在实施“强龙、增值、固本、富民”四大工程上。目前,我省已全面启动农业产业化重大专项,确定了约20个大型加工型项目予以重点扶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加快龙头企业科技创新步伐;在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中,建立一批主导产业突出、龙头企业集聚、规模效应明显的产业化示范区,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水平。
目前,江西省农产品加工链条还不长,加工增值效益空间还很大。一些发达国家农产品生产加工能力达90%以上,其中精深加工率达80%,加工食品约占食品消费的90%。国内先进省市的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已达60%,而我省农产品综合加工转化率仍不高,且初级加工多,精深加工少。
促进龙头企业由初级加工为主向精深加工转变,大力提高我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能力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各地将以农产品加工转化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提升加工增值能力。同时,示范推广一批品质优良、营养价值高、种植效益好的农作物新品种,提高产品的优质率和加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