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新闻动态
  3. 新闻资讯
  4. 内容

杨梅压弯了枝头 种植户却皱起了眉头

发布日期:2013年06月17日来源:江西日报作者:xiaojuanming

种植户为销售犯难

@兔子DD: 初夏杨梅几十万斤,大量滞销求买家。地点在江西吉安永丰,家人承包杨梅林800多亩,因没有经验,未提前找好销售渠道,杨梅保鲜期又短,现几十万斤的杨梅滞销,家人一年的心血都在这里,恳请各位帮帮我家人,杨梅品质很好,个大核小,多汁酸甜。

微追踪

6月16日,位于永丰县潭城乡辋川村的永盛杨梅种植基地,千余亩熟透的杨梅挂满枝头,而前来采摘杨梅的人寥寥无几。永盛杨梅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薛华友和10多名社员急得直跺脚:“眼下,20万公斤杨梅滞销,还有一周时间如再不卖出去,就要烂在树上了。”

面对滞销的杨梅,薛华友也在反思:杨梅缘何卖不出去?

现象:20万公斤杨梅滞销

永盛杨梅种植基地离永丰县城12公里,2006年开始种植,今年杨梅大丰收。放眼望去,满山的杨梅树绿意盎然,成熟的杨梅压弯了枝头。据薛华友介绍,合作社共有200户社员参股,种植杨梅1042亩,选种了两个品种,早期荸荠种杨梅和晚期东魁杨梅。目前,早期荸荠种杨梅采摘量已达一半,但晚期东魁杨梅的采摘才刚开始。据初步估计,杨梅总产量达30万公斤,还有20万公斤杨梅挂在枝头。社员看着一粒粒红彤彤的杨梅,摘也不是,不摘也不是,愁容满面。

据了解,每天前来基地采摘的市民很少,加上外销,每天平均能销2500公斤左右。价格也便宜,批发给小贩,每公斤7元左右。数天前,基地送了一批杨梅到吉安一些商场,每公斤批发价被压到5元。薛华友向记者算了一笔账:采摘、搬运、后勤管理、看山守山等方面的费用,平均每公斤杨梅需投入4元多,加上一些损耗,每公斤5元只能保本。而往年,峡江县种植的杨梅每公斤卖到30元都卖断货。薛华友无奈地说道,幸好自己有个杨梅酒厂,但受设备产能限制,也只能消耗5万公斤,不过,即使这样,还有20万公斤杨梅滞销。

面对滞销,合作社租用了县城数个冷库储存杨梅,现已储存2万公斤,还能储存8万公斤。

反思:该做的功课没提前做

2006年11月种植的杨梅,经过6年多的等待,终于迎来了丰收年,本应是件高兴事。可是,因严重滞销,社员一个个愁眉苦脸。

理事长和社员都在反思。实际上,6年的时间里,种植户本来有许多“功课”要做,如今临时抱佛脚,已经来不及了。

面对20万公斤滞销的杨梅,理事长和社员都显得措手不及,但努力的办法只能是全家总动员,发动所有的亲戚朋友帮忙找买家。可是,再努力,卖出去的杨梅数量也少得可怜。社员告诉记者,事到如今,只能卖一点是一点,实在卖不掉的话,也只能自认倒霉。

薛华友和社员坦言,当初看到邻县种植杨梅发了财,冲动之下,盲目上马,就种植了1000多亩,至于销路,当时则没想太多。

薛华友也在反思:实际上,去年,他和社员就应该走出去,联系外省一些大客户,为今年的销售做准备,但当时忽略了。

薛华友透露,浙江的杨梅销得很好,上个月,他前往浙江宁海一家杨梅种植基地,学习人家的销售门道、包装技术,但临时抱佛脚,一时难以发挥作用。

同样被忽略的还有杨梅的保鲜与深加工。据薛华友介绍,杨梅保鲜也是一个难题,采摘下来的杨梅两三天就坏了,他们为此苦恼不已。有人建议建一个冷冻库,用于储存杨梅,但时间紧迫,投入的资金大,显然行不通。薛华友说,如果去年建了冷冻库,今年就不愁了。

出路:提高深加工能力扩大销售渠道

然而,在浙江,一些杨梅种植户却不愁销路。记者联系上了薛华友说的浙江临海东魁杨梅种植基地。据该基地负责人伊韶兴透露,他们种植的杨梅销往全国各地,销量一直比较理想,这都缘于销售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每年在杨梅成熟之前,他们都会提前和商家联系,直到拿到足够的订单为止。

在浙江仙居,一些杨梅种植户在淘宝网、阿里巴巴、百度等网站销售,还在杭州等一些城市设立自行车配送站,当地客户打个电话就可以坐等送货上门。此外,他们还在上海广州杭州宁波等地推出了大批量的冷链配送服务。

薛华友说,明年他们要接受教训,组织销售人员到全国各地寻找经销商,再也不打无准备之仗。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认为,杨梅滞销,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盲目上马种植,二是杨梅季节性强,储存时间短,不易保鲜,这决定了销售时间很短。同时,营销网络、销售渠道不健全,也是重要原因。麻智辉认为,种植杨梅的同时,需要打造销售渠道,在周边地区建立农产品销售窗口。有条件的话,可建杨梅加工厂,对杨梅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据悉,永丰县目前正在举办杨梅节,以帮助种植户解决销售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