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中国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上,赣州的展馆设计可谓布局精巧,彰显着原生态元素、原创性基因。其实,这也可以看作是文化新赣州的一种态度:打响生态文化牌,传播生态文化理念,追求后发效应。
据中国赣州网报道:热站在位于主展区的赣州馆前,聆听竹乐器打击出独有的韵律,你能感觉到全身毛孔都在呼吸着质朴、原始和天然。当得知竹乐器的取材基本做到无碳时,你就会被这种注重生态的发明所感动。
赣州馆亦好,客家风情馆也罢,在11月20日至23日召开的中国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上,赣州的展馆设计可谓布局精巧,彰显着原生态元素、原创性基因。其实,这也可以看作是文化新赣州的一种态度:打响生态文化牌,传播生态文化理念,追求后发效应。
据有关人员介绍,从参展初期开始,我市在节目组织、展板制作上就注重体现了生态为重。在对展馆进行设计时,我市将赣州馆主题定为“中国大绿谷、文化新赣州”,旨在集中展示赣州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成果、新成就。其中,稀土和钨产业重点企业以及“赣南生态模式”的“猪—沼—果”、“猪—沼—鱼”工程的展板,最直接地体现了生态和环保理念。而客家风情馆里的赣南采茶戏、宁都剪纸、兴国山歌演唱、瑞金竹编工艺、于都唢呐公婆吹等原汁原味的客家艺术表演,则体现原生态的传承。
事实上,文化新赣州的生态意识正在不断强化。中国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赣州展览组副组长钟东林告诉记者,在“十二五”时期,我们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文化产业显然是一个重要的增长点,这个增长点对于赣州进位赶超、绿色崛起有着重要的战略性意义。因此,我们要更加有力地用生态文化来感召人们,吸引人们,教育人们,使人们把生态文明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同时也要通过生态文化产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用低碳的办法,用人与自然和谐的方式,把赣州经济推向新的高度。高速发展的新赣州,深知清水一湖看源头的重要,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之际,勇于担当责任,积极主动策应和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现在正着手纵深推进我市的产业文化建设、特色文化新村建设,加速着文化事业伴随着绿色崛起而日益繁荣。
本次生态文化节的人气不仅体现在参观者的人流量上,包括赣州在内的鄱阳湖生态文化品牌也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目前,我市共有签约或意向文化产业招商项目66个,资金576.46亿元,其中已签约项目40个(有4个项目在会上签约),签约资金182.31亿元;正在洽谈的意向项目26个,协议资金394.15亿元。
当然,赣州的生态选择不仅仅于文化发展中得到很好的展现,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时,地处江西母亲河源头的赣州,一样坚持着生态为重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生态建设与城市建设、产业调整、产业布局有机结合,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的关系。在最大限度利用和开发资源的同时,实现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用一江清水保一湖碧波,真正将生态环境资源转变成经济效益。(○记者杨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