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县是一个柑橘大县,是“中国柑橘之乡”,柑橘产业是全县农业支柱产业,是农民收入主要来源。石门柑橘自1968年开始已实现连续32年出口。2009年,全县44.05万亩柑橘,鲜果产量达到36.5万吨,鲜果产值3.472亿元;柑橘鲜果出口8万吨,加工产品出口5000吨,占全县柑橘鲜果总产量的23.3%。出口品种包括温州蜜柑、脐橙、椪柑的鲜果及其加工产品橘瓣罐头、囊孢罐头等,出口渠道有直接出口和边境转口贸易,经营柑橘出口的单位有果品经营企业、农民合作组织、个体经营大户,出口目的地涵盖南美、东欧、东北亚、东南亚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几年来,石门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出口带动战略,大力推动出口柑橘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建设,建立了“产业政府负责,企业严把质量,检验检疫监督,相关部门齐抓,行业协会协调,社会力量参与”的良性管理机制,全县柑橘出口工作始终保持在全省前列,推动了全县柑橘产业建设与发展。
一是建立健全出口柑橘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政府负责制。石门县与常德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同组建了石门县出口柑橘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柑橘出口基地、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制订质量安全管理规划和管理办法,组织技术培训和柑橘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对出口果园和加工厂进行管理,筹措体系建设经费,处理质量安全事故,查处违规违法行为。
二是大力推进柑橘出口基地建设。石门县委、县政府依托龙头企业、柑橘专业合作社和村级组织,充分利用县域资源,建设柑橘出口基地。截止到今年6月,全县柑橘获出口果园登记31家,认证面积10.5万亩,出口加工厂注册登记达25家。为建设合格出口基地,县柑橘办重点强化了技术培训,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大枝修剪、大株稀植、病虫综合防治、完熟栽培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展柑橘标准果园创建活动。同时,积极推进产地、产品认证,全县柑橘无公害认证面积达到20万亩,绿色食品认证面积1.41万亩,美国NOP有机食品认证面积1000亩,GLOBALGAP(全球良好农业规范)认证面积达5300亩。
三是规范柑橘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石门县着力强化农业投入品管理,县农业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等执法部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销售禁用、限用农业投入品的行为,从源头保障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使用。督促农资销售点建立完善进货、销售记录。每一个果园和加工厂都设立了植保员、农业化学投入品监管员,每一个农户都建立了完整的农事操作档案,切实执行了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多年来,全县出口柑橘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100%,没有出现一起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和纠纷。
四是努力构建运转高效的“政检企”三方合作机制。石门县政府加强与常德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出口企业的信息交流。2008年,加拿大提高了柑橘产品咪鲜胺含量控制标准,检验检疫部门向石门县及时通报了相关信息,石门县柑橘办当即发出通知,禁止使用咪鲜胺类农药实行防腐保鲜,确保输加柑橘达到出口要求。2009年,俄罗斯对我国输俄水果和蔬菜提高硝酸盐含量控制标准,并对毒死蜱等农药使用提出产地使用情况证明的要求,检验检疫部门及时与石门县交流相关信息,石门县相关部门及时反应,组织抽样检测,向边境检验检疫部门提供资料,反映实际情况和合理诉求,规避相关风险,赢得柑橘出口工作的主动权。石门县每年拿出1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建立出口柑橘质量安全管理协检员,开展出口柑橘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五是认真抓好出口工作监管,查处违法行为。一方面增强服务观念,紧密配合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工作,为出口企业和单位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促进柑橘产品顺畅出口。另一方面,强化产品出口环节管理,严肃查处出口工作中的违规违法行为。
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回暖,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正式运转,石门县柑橘出口形势将日益向好,石门县将以出口柑橘质量安全管理区域化体系建设为着力点,继续大力推动出口基地建设,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推动“政检企”三方合作机制建设,大力实施柑橘出口带动和品牌战略,构筑完善出口柑橘质量管理体系,促进柑橘出口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开创柑桔出口工作的新局面。